原油面临多重利空
作者:管理员来源:汇富宝 www.guwe1678.com 时间:2025-10-13 17:45:07
10月11日当周,国际原油市场遭遇重挫,Brent与WTI原油期货价格双双跌至今年春季以来的最低水平。本轮下跌的导火索源于贸易摩擦预期升级。与此同时,加沙地带停火协议正式生效,中东地缘政治风险显着降温,原本支撑油价的避险溢价迅速消退。原油市场的焦点由此转向迫在眉睫的供应宽松局面:OPEC+进一步增产,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等国产量持续攀升,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的采购节奏却明显放缓。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球原油的显性库存已累计增加120万桶/日,经合组织的商业库存也上升了20万桶/日。
在多重利空夹击下,INE、WTI和Brent原油期货价格同步大幅下挫,跌幅均超过4.5%。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油价此前已持续承压,但市场并未充分定价本轮由宏观和地缘突变与供需宽松格局共同驱动的下行风险。
贸易紧张情绪打压需求预期
作为典型的事件驱动型冲击,贸易摩擦预期升级之所以在油市引发强烈反应,背后离不开市场情绪的突变与对交易预期的重估。过去几个月,原油市场对全球贸易摩擦似乎已经产生了某种“习惯性免疫”,风险已大部分计入价格。但这次贸易摩擦预期升级,强度和时点都超出市场心理防线,打破了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预期管理。
从政策冲击到情绪裂变的过程非常迅速。高关税会直接推升跨国制造链的成本,使原本处于观望的资金开始重新校准全球经济增长假设。炼厂与贸易商的采购模型在面对这样的冲击时,倾向于主动下调远期需求参数,从而减少合约签订与库存持有。这种由预期收缩引发的采购退潮,在现货市场表现为买盘稀薄、价差结构走弱,国际油价也突破了此前区间运行下沿。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绪并非源于宏观数据的长期演绎,而是一次突发信号导致的风险重估。类似的场景在历史上往往带来幅度较大的短期波动,市场模型尚未来得及发出明确的结构性卖出信号,价格却已在消息面驱动下快速跳水。例如今年4月的全球贸易摩擦初期,大宗商品市场和权益资产也出现类似的下跌。因此这种交易环境下,近期油价的下跌不是一场趋势性行情的开端,而是一场由意外政策预期触发的市场集中兑现行为。
地缘风险下降削弱油价支撑
当地时间10月8日晚,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谈判代表在埃及达成第一阶段加沙停火协议,宣布结束持续2年的冲突。与此同时,乌克兰针对俄罗斯石油基础设施的无人机袭击暂停,显着缓解了市场对俄罗斯原油供应安全的担忧,直接降低了地缘政治的风险溢价。
在此前漫长的冲突期,中东及俄乌的地缘风险溢价几乎成为油价波动中的隐性基石,市场在报价与套保时总是要为可能的供应中断预留额外空间。这种溢价并非抽象的恐慌,而是根据真实的运输风险、港口封锁概率以及产油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反映到价格结构中的。而当停火协议正式落地,短期看中东地区地缘风险迅速回落,交易员开始削减多头防御头寸。
在地缘风险收敛的背景下,避险资产需求削减,但同时在贸易摩擦预期升级的影响下,风险资产配置的意愿也出现下降,导致油价下方波动空间被放大。
供应宽松趋势压制油价重心
供应扩张、欧美需求回落、中国进口动能不足及全球库存累积,共同强化了原油市场的宽松预期,压低近月价格并收窄月差,推动油价中枢持续下移。
首先是OPEC+在10月5日的会议上确认11月继续维持13.7万桶/日的增产,延续了自4月以来的产量上升趋势。8月,OPEC的原油产量增至2794.8万桶/日,较4月增加超123万桶/日,沙特产量也刷新自2023年7月以来的高点。与此同时,美国原油产量维持近5年高位,近期连续3周回升至1362.9万桶/日,并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到14%,显着挤压OPEC+的份额。美国还进一步扩大对欧洲及亚洲的出口,形成全球性供应竞争。EIA数据显示,9月,全球原油供应10849万桶/日,较需求高出388万桶/日;四季度供需仍将维持过剩格局,非OPEC供应环比继续增加,市场结构性宽松态势明显。
其次是库存持续走高。进入9月后,美国原油与馏分油库存明显上升,商业原油库存在10月初录得4.2026亿桶,同比虽小幅降低,但环比连续2周增长。馏分油库存均值较8月提升逾7%,战略储备与商业库存总量也有所增加。数据显示,四季度,在供过于求的背景下,累库趋势将延续,库欣库存虽小幅下降,但不足以改变整体库存高企的格局。
最后是需求端的季节性回落。夏季驱动消退后,美国成品油需求放缓,EIA预计,四季度美国石油日需求环比减少19万桶;欧洲减少39万桶;我国虽或环比回升,但2025年整体进口增速明显放缓。数据显示,1—8月,我国累计进口37604.78万吨,同比仅增长2.5%,明显低于此前年份多数阶段的高增速。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原油采购的边际拉动作用减弱,对全球需求支撑有限。